蝕性強,能耐各種稀酸、堿、鹽介質的腐蝕。
重量輕、,外形尺寸穩定,不會發生象鉛沉淀極那樣因使用時間長而導管變形的現象,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結構緊湊。蜂窩型結構使每個極管的內外表面都成為沉淀表面,極管之間不存在死區。因此,對處理同樣規模的煙氣,它的體積小,占地面積小。
阻燃性好,經測試機構檢測,材料的氧指數可達到28%以上。因此,即使電廠內拉弧也不會引燃沉淀極管。
超低排放除塵除霧器—結構及原理
1使用環境的特點:超低排放除塵裝置的使用環境是含有大量液滴的~50℃飽和,凈煙氣,特點是霧滴量大,霧滴粒徑分布范圍廣,由漿液液滴、凝結液滴和塵顆粒組成;除塵主要是脫除漿液液滴和塵顆粒。
2細小液滴與顆粒的凝聚,大量的細小液滴與顆粒在高速運動條件下碰撞機率大幅增加,易于凝聚、聚集成為大顆粒,從而實現從氣相的分離。
3是在增速器和分離器葉片的表面的過厚液膜,會在高速氣流的作用下發生“散水”現象,大量的大液滴從葉片表面被拋灑出來,在葉片上形成了大液滴組成的液滴層,穿過液滴層的細小液滴被捕悉,大液滴變大后跌落回葉片表面,重新變成大液滴,實現對細小霧滴的捕悉。
4離心分離下的液滴脫除,經過加速器加速后的氣流高速旋轉向上運動,氣流中的細小霧滴、塵顆粒在離心力作用下與氣體分離,向筒體表面方向運動。而高速旋轉運動的氣流迫使被截留的液滴在筒體壁面形成一個旋轉運動的液膜層。從氣體分離的細小霧滴、微塵顆粒在與液膜層接觸后被捕悉,實現細小霧滴與微塵顆粒從煙氣中的脫除。
5多級分離器實現對不同粒徑液滴的捕悉,氣體旋轉流速越大,離心分離效果越佳,捕悉液滴量越大,形成的液膜厚度越大,運行阻力越大,越容易發生二次霧滴的生成;因此采用多級分離器,分別在不同流速下對霧滴進行脫除,較低運行阻力下的除塵效果。
本文分析這兩種方案的技術特點,通過實例計算比較除塵效果分析不同的適用范圍,為除塵系統的設計提供參考。
為滿足不斷提高的火電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燃煤電廠采取新的工藝方法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管束除霧除塵器技術和超凈脫硫技術是近期日益廣泛的應用,可以滿足煙塵排放濃度小于5mg/Nm3標準的兩種主要技術方案。對這兩種進行詳細的對比和分析,對合理選擇燃煤電廠除塵方案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