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除霧器裝置原理:原有旋流子除霧器只能適用小煙氣量的除霧,其原因為:液滴靠離心力向外側移動,如除霧直徑過大,大部分微小液滴其未到達外側壁板就已經離開除霧器,不能與其他液滴凝聚,也就使除霧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減小旋流子外徑尺寸就成關鍵。是將旋流子做成小直徑模塊,并上下多個旋流子組成一個單元。大煙氣量的大型脫硫塔則布置數個或數十個旋流子單元,從而達到良好的除塵除霧效果。為旋流子不發生堵塞現象,以及外側壁不積灰,在下部旋流子中心盲板處設置有噴水裝置,可定期或不定期對外側管壁和旋流板進行沖洗。為達到良好的除塵除霧效果,根據煙氣量大小布置一體化除塵除霧單元輸入,以控制進入筒內煙氣流速在合適的范圍。為防止液滴隨煙氣向動,在外筒內側設置 數量的聚液環,一方面可制止液滴隨煙氣向上 ,另一方面可使液滴進一步凝聚長大。吸收塔噴淋后的凈煙氣 先經過 管式除霧器,煙氣中含有大量的霧滴,霧滴由漿液液滴、凝結液滴和塵顆粒組成,大量的細小液滴與顆粒在經過 管式除霧器的旋流板時,與旋流板葉片發生碰撞,煙氣中的小顆粒霧滴經過碰撞聚集成為大顆粒,同時在旋流板葉片上形成液膜,煙氣中的粉塵與液膜碰撞后被捕捉下來,液膜厚度逐漸增加從葉片脫離向下流入吸收塔漿池,實現除塵除霧的作用。
除霧器技術特點及優勢:1、脫硫、除塵吸收塔入口SO2濃度在1500—15000mg/Nm3時,脫硫達99.8%;吸收塔入口煙塵濃度在30-50mg/Nm3時,出口煙塵濃度≤5mg/Nm3,凈煙氣霧滴含量≤20mg/Nm3。2、改造工期短、工程量小可利用原有吸收塔改造,不改變吸收塔外部結構。布置簡潔,工程量小,改造工期為20—50天。3、投資低、運行費用低該技術改造吸收塔內構件,實現脫硫除塵一體化,投資低于常規技術約30-50%。且離心管束式除塵器不耗電,阻力與除霧器相當。運行費用是常規技術的20%—30%。4、系統運行穩定,性高對煙氣污染物含量和負荷波動適應性強,系統運行穩定,操作簡單,性高。5、 “石膏雨”6、解決場地空間不足的影響。
管束除霧器在安裝中注意幾點:1、密封(旋風除塵器的漏風率直接影響除塵效果)2、除塵內表面光滑3、固定。
管束除塵器技術和性能要求:1、除霧器安裝在凈煙氣出口處用來分離夾帶的霧滴。2、除霧器的設計、安裝和運行應可、除霧效果好。 對的水珠也有很高的 效率。供方應提供可 的 小水珠粒徑及可的 小水珠粒徑的數據。3、供方應所提供除霧器的壓降以及結垢均為 小。4、殘留濕份和對應的液滴尺寸應滿足本標書和相關的標準和規范的規定。濕份測量方法由供方提供,并提交給需方確認。5、除霧器系統應由兩級組成,并應特別注意FGD裝置入口的飛灰濃度變化對本裝置的影響。除霧器系統中還應包括去除沉積物的沖洗系統。除霧器運行時能根據相應合理沖洗程序進行自動沖洗。6、除霧器應以單個組件進行安裝。單個組件不應超過兩人即可進行搬運和維修,而且組件應能通過吸收塔體除霧器段的人孔門 (對應吸收塔人孔尺寸聯絡會確定)。7、通道的設置和采取的措施應便于維修時對內部組件進行固定和拆卸。8、除霧器系統應配備沖洗,排水直接進入吸收塔。沖洗系統至少應包括:便于 換的噴嘴、內部管道。除霧器清洗水管PP制作(塔內)。9、除霧器沖洗水系統應能沖洗除霧器,避免除霧器堵塞。鄰近噴嘴的噴淋范圍部分重疊,以100%的沖洗效果。10、除霧器應能承受煙氣流速在流通截面上相對于平均流速±25%的偏差的不均勻性而保持基本性能不變,供方應提供在流速不同條件下的除霧器出口煙氣持液量的曲線。11、噴嘴與除霧器不同區域的單獨沖洗水母管連接。自動開關閥應位于接近殼體外部的每根母管上,使每根母管能獨立運行,所有的母管應與沖洗水供應管道連接(自動開關閥由需方提供)。